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688130)在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中披露,公司核心募投项目 “工控仪表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” 拟将延期至 2027 年 7 月,较原计划的 2025 年 7 月整整延后两年,并将在7月29日即将举行的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。
这一调整与 “智慧健康医疗 ASSP 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”、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” 同步延期,成为公司应对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一战略选择。

项目延期:市场周期与战略审慎的双重选择
根据披露信息,工控仪表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 19,069 万元,截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累计投入 2,996.32 万元,投资进度仅为 15.71%。延期的直接原因源于半导体行业深度调整: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引发的行业性去库存周期延长,叠加技术迭代加速与客户需求快速演变,使得公司不得不放缓项目节奏。
另外,项目还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。该项目原规划中 18.75% 的资金用于办公场地购置,但因为房地产市场低迷及价格波动影响,公司暂缓了这部分投入,进一步导致项目进度滞后。
公司表示,此举旨在 “提高募投项目整体质量和募集资金使用效率”,通过适度调整投入节奏应对市场不确定性。
延期不放弃:工控芯片国产化的战略必要性
尽管项目延期,晶华微强调该项目的核心价值未发生改变。从行业层面看,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,我国工控系统核心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凸显,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。该项目聚焦的高集成度、抗干扰、长寿命工控芯片,正是打破国外垄断、保障国家工控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。
从产业趋势看,人口红利消退推动工业自动化转型加速,工控芯片作为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件,其性能提升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、提升远程检测能力。晶华微在该领域已具备技术积累,其自主研发的 HART 调制解调器芯片已突破国外垄断,广泛应用于工控系统远程诊断,项目实施技术基础扎实。
客户资源方面,公司深耕行业 20 年,与川仪、上自仪、优利德等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,2025 年一季度新一代压力 / 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更成功导入麦克、诺丁森等头部客户并规模出货,市场渠道的稳定性为项目后续推进提供了保障。
行业周期中的理性抉择
此次延期是晶华微在半导体行业周期中的主动调整。数据显示,公司募投项目整体投资进度为 26.66%,除补充流动资金外,其余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进度滞后。这种整体性调整既反映了行业共性压力,也体现了公司 “风险管控” 的经营思路。
2024年,晶华微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业务收入7333万,占总营收的54%,同比增加26.11%。据了解,2024年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产量3,395.07万颗,产销率95.24%,销售量比上年增加41.36%。总体上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业务较为稳健。
根据公告,项目延期后,公司将更聚焦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匹配,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(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)等方式,为项目提供持续技术动能,保障市场竞争力。监管层面,此次调整符合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》等规定,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形。
总体来看,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乏力的背景下,晶华微工控芯片项目的延期,既是应对短期挑战的务实之举,更是为长期抢占国产化替代赛道积蓄力量。随着工业 4.0 战略深化与 “新基建” 推进,工控芯片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趋势未改,项目的最终落地仍将对公司乃至行业产生积极影响。
发表评论
登录
手机
验证码
手机/邮箱/用户名
密码
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
还不是会员?免费注册
忘记密码其他方式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暂无评论
暂无评论